内网穿透群晖NAS: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群晖 2/2

系列文章


上一篇

在上一篇介绍里,我们在群晖系统中成功安装了图形化界面的cpolar,由于cpolar从命令行界面转入图形化界面,对一般用户显得更加友好,而使用方法上自然也有相应变化,让一般用户也能更快上手。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如何在群晖系统中,使用图形化界面的cpolar。

cpolar经过图形化改造后,使用方法已经简便了很多,基本与其他应用软件无异,都是根据需要,点击软件界面中不同的按钮,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当然,在正式使用前,仍需要对cpolar进行一些必要的设置。

首先我们打开群晖系统的“套件中心”,选择“已安装”选项,在界面中找到cpolar套件

内网穿透群晖NAS: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群晖 2/2插图

接着点击进入cpolar套件,点击箭头所指的地址,进入Web管理界面,通常cpolar的默认端口为9200。

内网穿透群晖NAS: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群晖 2/2插图1

进入cpolar的Web管理界面后,需要输入cpolar的登录账户和密码。对于初次登陆cpolar群晖客户端的用户,cpolar会自动获取口令码(authtoken),并将其配置到相应配置文件中,免去了手动激活步骤。

内网穿透群晖NAS: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群晖 2/2插图2

输入账户和密码后,就会自动转入cpolar的账户主界面(目前暂时只支持显示登录的管理员账号)。

内网穿透群晖NAS: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群晖 2/2插图3

在进入cpolar的Web界面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此时我们可以先尝试建立一条专属的数据隧道。我们可以在cpolar的Web界面左侧,点击“隧道管理”按钮,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创建隧道”。

内网穿透群晖NAS: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群晖 2/2插图4

其中,隧道名称可以自定义,但不能与已有的隧道名称重复;本地地址填写为“5000”;地区选择“China VIP”。填写完这些信息后,就可以点击“创建”按钮,为我们的群晖创建出专属的数据隧道。

为验证我们的数据隧道创建成功,我们可以点击同一界面左侧的“隧道列表”,若我们的隧道创建成功,则会在这个界面中显示。

内网穿透群晖NAS: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群晖 2/2插图5

在红框中我们可以看到,刚才我们创建的、名为Tunnel-3的本地数据隧道,状态为激活(active),也就说明这条新建的本地数据隧道已经成功启动。在本地隧道端口已经建立成功后,我们需要查看服务器端的数据隧道名称,以此作为之后进行数据连接的基础。

打开cpolar界面左侧的“状态”按钮,并选择“在线隧道列表”,就能看到

内网穿透群晖NAS: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群晖 2/2插图6

在这个界面,我们能看到最后两行的数据隧道名称为Tunnel-3,正是我们创建的数据隧道,而红框内的地址就是cpolar随机产生的、能够为公众互联网访问本地群晖数据的域名(分别为http隧道和https隧道)。

而菜单列表中的“系统状态”,则是对当前用户的描述,包括用户购买的套餐信息、用户账户信息、数据连接状态等。当免费用户升级到基础(及以上)套餐时,也会在此处显示。

内网穿透群晖NAS:实现无公网IP远程访问群晖 2/2插图7

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cpolar使用方式更为简便,对用户也更为友好,不仅免去输入Authtoken的麻烦,更通过简便的按钮操作,更直观的生成用户所需的数据隧道。在之后的文章里,我们会为大家介绍更多cpolar的应用场景,扩展cpolar的应用范围。如果您对cpolar的使用有任何疑问,欢迎与我们沟通,我们会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probezy/article/details/124798302?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68510975416800184173714%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68510975416800184173714&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times_rank-8-124798302-null-null.268%5Ev1%5Econtrol&utm_term=NAS%E3%80%81%E7%BE%A4%E6%99%96%E3%80%81%E9%98%BF%E9%87%8C%E4%BA%91%E3%80%81%E5%9F%9F%E5%90%8D%E8%A7%A3%E6%9E%90%E3%80%81%E5%86%85%E7%BD%91%E7%A9%BF%E9%80%8F%E3%80%81ipv6%E3%80%81ddns%E3%80%81%E8%BD%BB%E9%87%8F%E7%BA%A7%E4%BA%91%E6%9C%8D%E5%8A%A1%E5%99%A8%E3%80%81%E9%93%81%E5%A8%81%E9%A9%AC%E3%80%81%E5%A8%81%E8%81%94%E9%80%9A%E3%80%81DSM%E3%80%81DSM6.0%E3%80%81%E7%BE%A4%E6%99%96nas%E3%80%81%E4%BA%91%E6%9C%8D%E5%8A%A1%E5%99%A8%E3%80%81%E8%9C%97%E7%89%9B%E6%98%9F%E9%99%85%E3%80%81%E9%BB%91%E7%BE%A4%E6%99%96%E3%80%81docker%E3%80%81%E5%AE%B9%E5%99%A8%E9%95%9C%E5%83%8F%E3%80%81%E5%9F%9F%E5%90%8D%E6%B3%A8%E5%86%8C%E3%80%81%E5%AE%9D%E5%A1%94%E3%80%81%E5%8F%8D%E5%90%91%E4%BB%A3%E7%90%86%E3%80%81nginx%E3%80%81frp%E3%80%81%E5%8A%A8%E6%80%81%E5%9F%9F%E5%90%8D%E8%A7%A3%E6%9E%9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