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更新:
目前绿联DXP序列的产品已经比较稳定了,如果不是就卡在预算上,建议还是选择DXP序列产品,配置和系统都比DX和DH有明显提升。
双盘位用户就选DXP2800,但1799的价格相比DXP4800四盘位2199的价格,性价比并没有太高,再低一些可以考虑入手。如果有一定量级的存储需求还是建议直接4800,毕竟双盘位都没法raid5。
四盘位更建议DXP4800,这代里面4800在我这依旧是基本款。N100的NAS性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够用了。Plus的8505、内存扩展、万兆网口,这么说吧,如果你不知道你需要这些,那你基本就是不需要。
而明确自己需要上面那些的,可以选4800 Plus。
如果你有全闪需求,可以考虑480T Plus;海量存储需求,可以考虑8800或者6800。
到了这种类型的,有对应需求的人一般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产品了,用不着我太过多说。
总得来说,最建议的依旧是4800不带PLUS,适合大多数人。
——————————————————————
5.25更新:
绿联NAS新品已发布,4盘位机型迭代到4800,N100处理器+更换Debian底层的新系统,这个配置首发价格1999很有竞争力。而当前4600售价依旧在1799,性价比被4800明显拉开,至少在4800涨价前不建议购入4600而建议加200选择4800。另外对存储需求不高的也可选择2800。
具体可以参见我这条想法:
—————————以下原文—————————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大家手机拍照能力越来越好,工作数字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数据存储和管理成为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大约十几年前,个人网络硬盘(网盘)应运而生。人们逐渐习惯把数据上传到网盘来节约终端设备的存储空间。然而,网盘行业历经波折,这十几年间许多知名网盘服务相继宣布关闭或转型。许多人在不同网盘上存储的照片和资料,都因为这些服务的终止而丢失了。
因此,很多人都开始寻求更加安全、稳定(且费用稳定)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同时,近年来大容量硬盘价格持续下探,甚至固态硬盘的价格都在去年跌破了千元/4TB,于是个人NAS这个小众品类开始火热了起来。同时在NAS圈内,以极空间、绿联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的推动下,NAS产品的价格和门槛都被打了下来。NAS已经从过去硬核的极客玩具,变成了跟电视机顶盒一样,小白都能玩转的大众数码产品。
2021年我入手了第一台NAS,先后玩过极空间、软路由、黑群晖,从一开始单纯的数据存储和远程访问需求,到后面逐渐囤了十几T的影片库甚至为这个买了台电视,再到后面部署了五花八门的Docker,像影视墙、智能家居集成、PDF转换器、短视频下载器、各大网盘集中挂载、自动签到薅羊毛、网页变化监控、各大平台直播自动录制、免费的影视资源库、ChatGPT镜像等等等等,带来了很大便利,再到后面开始折腾NAS直接互访、内网穿透、刷系统,甚至用NAS搭建幻兽帕鲁服务器……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个东西折腾起来其乐无穷,而且还可以继续学习继续折腾。
作为一个实用派老玩家,我自认为还是有些值得一听的建议可以说给正准备入坑的新朋友的。
本文稍微有点长,建议耐下心来读完,如果你想快速查看结论,直接了解什么样的需求我建议买哪款,也可以直接点击目录跳转文章后半段。
正好我手里有一台DX4600+,我们就从DX4600+/DX4600开始说起。
DX4600/DX4600+只有接口差异,其他规格上无变化,放一起说。
这台机器做工十分优秀,节前收到它的时候发过一篇开箱,里面拍了大量外观、配件和接口的细节以及初始化的过程,可以直接点进下面这篇文章查看,在这儿我就不重复说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评价DX4600/DX4600+,那就是:基本款。
适合家庭和小型工作室使用的四盘位+不高不低的配置+相对便宜的价格,它够玩,而且能玩比较长的时间。
虽然CPU跑分并不完全代表性能,但还是放一张分数对比图在下面便于没有概念的朋友理解。
目前软路由和NAS的主流处理器配置大概就在J4125-N100这个区间。
赛扬J4125一直是群晖四盘位的中端产品选用的处理器,包括2023年新发布的DS423+,这款产品定位上是面向家庭和小型工作室,售价在4000左右。固然群晖作为多年的行业龙头,有系统调教的功劳,但其实也说明了J4125这颗CPU是能够胜任家庭和小型工作室使用的需求的;
绿联DX4600/DX4600+使用的CPU是N5105,J4125性能大概比它低了接近30%;N100是现在很多生产力miniPC会选择的CPU,DX4600的N5105比它弱了也是差不多30%,DX4600pro使用的N6005跟N100的差距大概在5%;
DX4600的价格目前在1900左右,差不多不到同处理器群晖的一半,DX4600pro则比它贵了700块。
所以N5105的DX4600/4600+在相当一段时间都会是一个够用的状态(当然你要说拿来跑大模型,那再升几级也不够用,所以也就不在考虑的场景范围),4盘位的存储空间预留较为充裕,价格表现也不错。
如果让我再给它加一条一句话的批语,那就是:可能是目前市面上最适合折腾用户从入门玩到进阶的基本款NAS。
优秀的做工+新手友好的UGOS易用化系统+Docker支持+SSH权限支持+能刷机,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合适的玩法。
刚接触NAS的新手通过UGOS系统自带了文件管理、全局搜索、云相册、云影院、远程下载等常用功能,不需要进行配置,就可以像使用app一样完成私人照片和文件的自动备份和家庭照片库/影视墙的搭建;
文件的备份跟大家常用的电脑桌面操作系统和手机操作系统一样,拖拽或者勾选就能上传和下载。我自己的微信文件巨多,所以经常就把Windows微信目录的file文件夹整个丢进NAS里清理电脑空间,到现在已经攒了400多G了,需要查找某个文件的时候只需要打开NAS的app进行全局搜索,很快就能找到,体验极好。
手机相册可以开启自动备份,如果你有一台不错的无线路由器,局域网的备份速度会非常快。外出的时候如果流量足够可以把允许流量备份开启,这样照片就可以随拍随存进NAS内的硬盘里,管理起来要比网盘方便的多。
电脑和手机的相册应用都自带场景、位置和人脸的AI识别,比直接储存在电脑里管理起来也方便不少。
云影院经过上线以来多次迭代,现在也已经是十分可用的状态,使用TMDB刮削源可以把影片封面和信息刮削得比较准确,同时系列影片也会自动归类为合集。虽然有些地方还可以继续努力,但基本可以做到把电影和电视剧集的视频文件夹傻瓜式往里一拖,软件把各种信息自动刮削好。
一起看这个功能值得多提一嘴,你可以给亲戚朋友开通子用户,把下载好的影片或者其他视频通过一起看功能分享给指定的人,完美解决了朋友找你帮忙下电影和拷电影的问题。
别担心,每个用户的文件存储都是独立的,如果不开启共享,其他用户看不到你的文件。
当然手机和TV版本也都是有的,在家可以使用投影仪或者电视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在外也可以通过绿联自带的穿透使用移动设备观看影片,在外网速不够还可以提前压缩转码。春节回家就是它的一个很好的用武之地,在老家的安卓机顶盒里安装上绿联私有云app,就可以远程观看你下载到NAS里的网飞剧,在亲戚面前秀一把。
不得不说,新势力NAS品牌在家庭影音配套的体验上是下了功夫的,尽可能优化到对小白用户足够友好,个人NAS才从一个小众产品走向了大众,才有可能一家人坐在电视前面通过NAS观看高清影片。
不过使用绿联云影院的时候,一定先把刮削源设置成TMDB,准确率会比默认的智能识别有明显的改善。TMDB刮削院线电影和电视剧基本不会出错。需要多做几部操作,注册账号并申请一个TMDB Key,也不复杂,按照我下面图上的标注路径可以找到详细的官方教程。
绿联的官方教程详细程度还是值得点个赞。不仅仅有获取TMDB Key的教程,还有各种常用Docker和玩法的教程。通过Home Assistant控制智能家居,把米家设备添加到苹果HomeKit直接使用iPhone控制;使用Plex/Emby/Jellyfin搭建功能更丰富的影视墙;通过alist挂载各种网盘到NAS,直接通过文件管理器拷贝形式下载文件,不用再下载安装各种网盘客户端到电脑;在NAS上部署MySQL,搭建个人网站;搭建游戏模拟器等等等等,官方都提供了可以一步步照着做的详细图文和视频教程。
于是,等有一天不再是纯新手的你,不再满足于这种类似网盘的基础NAS使用方式的时候,通过这些教程很快得可以成为一名Docker玩家,Docker就像手机应用商店里的应用,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开源资源中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新奇Docker等着你去探索。
比如,像我这样,把阿里云盘、百度网盘、夸克网盘都直接挂载到NAS的文件管理器,直接访问,直接下载,既不用下载网盘客户端,也不用占用电脑资源。
教程参见:
又比如,像我这样,让NAS实时监控我喜欢的主播有没有开播,一旦发现开播,自动把直播内容录制下来并转码成MP4格式。这样不管我在直播当时有没有时间看,每一期精彩内容都不会错过。
再比如,像我下面这篇文章说的一样,通过jellyfin搭建一个更强的影音库。
把电视剧的每一集都刮削出剧情概要,为每一个视频都生成章节缩略图,使用豆瓣作为电影和电视剧的刮削源,同时给动漫资源单独指定追番网站作为刮削来源,让结果更加精准。
并且目前绿联应该是新势力国产NAS里少有的甚至是唯一支持开启SSH权限的产品(当然也伴随着风险,一定在经过学习或者有充分指导的情况下操作),在开启SSH权限后,还可以使用Docker-Compose。
玩Docker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想要实现的功能需要多个Docker组合实现,或者配置起来十分复杂的情况,这对像我这种技术水平有限又几乎不懂代码指令的人来说压力不能说不大。而Docker-Compose的好处就在通过一串代码直接一键完成前面说的复杂操作。这串代码不需要看懂,直接复制粘贴别人写好的就行,不需要再去惦记着什么权限配置、环境变量设置,只管照着教程复制粘贴操作完成,拿去用就行了。
甚至在从入门到精通之后,如果你还是不够尽兴,还可以把它刷成开源系统或者群晖系统,同时拥有成品NAS的做工、散热设计和DIY NAS的可玩度。现在打开海鲜市场,跟DX4600同配置N5105带有内存但不带HDD盘位的工控小主机,品相新的差不多要卖到800左右,如果是开发板+HDD机箱和风扇,价格还要更高,反过来看DX4600的做工和设计,甚至在DIY市场还挺有竞争力。
当然这个操作属于官方不支持的操作,DIY之后会丧失保修,所以务必在知识和技能储备充分的前提下谨慎进行。或许5-10年之后你手里已经有了更前沿的产品,把DX4600/DX4600+拿出来DIY一下,它也不会吃灰。
绿联NAS买什么
我们再说回硬件,绿联私有云产品目前在架的一共有5款产品,这5款产品什么需求下我分别建议买哪款。
先拉个表:
DH2100+是绿联这几款产品里面唯一采用ARM的架构产品。
一般来说,如果预算足够的话,不管NAS还是软路由,我都建议你上x86,也就DH2600往后这几个英特尔CPU的。一台x86的设备,特别在你折腾它的时候,可以帮你避免掉很多潜在的奇奇怪怪问题,而且性能通常会更强一些。
(下半年应该已经停产了,预算足可以考虑换成2800,预算不够且无货可看看其他替代)
那什么情况下建议买它?
当你手里就是只有不到1000元的预算,而且明确自己相当一段时间内只有基本的替代网盘和局域网影音需求的时候,可以选它。或者买来送妹子,也是个还不错的选择,净重只有1.4kg,女生搬起来也很轻松。
回到上面表格,特别注意下它的接口。
USB接口提供了主流的TYPE-C接口,但网口只有一个千兆口,只是留给你接入家里的宽带用的,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你的局域网内会存在其他可以通过高速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同时也没有提供固态硬盘的M.2接口,意味着使用它的时候连螺丝刀都不需要用到。DH2100+就是这样一款拿来即用的基础入门产品,足够简单,但也别有太高的期望。
DH2600其实就是双机械盘位版本的DX4600。
(下半年应该已经停产了,建议换2800,提升不小。)
还是回到上面表格,跟DX4600对比,其实性能上是基本一致的,同款的N5105处理器,同样的2个SSD插槽,虽然标配内存比DX4600少了4G,但是支持手动扩展;差异之处在于少了两块HDD的盘位,同时少了一个2.5G网口,但重量轻了一倍还多,由于不需要支持4块机械硬盘,额定功耗也低了一些。以及设计语言不太一样,但这个就比较主观了。
那什么情况下建议买DH2600?
DH2600的性能上完全可以胜任你去折腾Docker,毕竟硬配置其实跟DX4600没差。但是为什么我说DX4600是基本款?因为多出来的2个HDD盘位还有1个2.5G网口带来了更高的扩展上限,尤其是在一些偏生产力的场景上。
两个HDD盘位不用多说,大容量存储需求的用户,比如我自己比较喜欢使用16T的希捷银河企业盘,多出2个盘位就代表着可以多拓展出30T+的存储空间,尤其对于一些相机直接导出的原始照片或者视频素材十分有价值。
多出的一个2.5G网口的价值,我这么来举个接地气一点的例子说明吧:
假设你是一名剪辑师,干活的主力电脑是一台MacBook Pro,众所周知以MacBook它这个硬盘的容量存放大量高清素材负担还是比较大的,于是你有了一台NAS来存储素材。
但光把NAS用来存储这个就太不生产力了,你希望做的时候直接能把素材在NAS里面剪辑。但如果你的NAS是一台单网口的DH2600,尽管它也支持SMB协议,但你只能通过WiFi把MacBook和NAS接入到同一个网络,而你的素材又太大,这样干起活来就是卡卡的。
但换到DX4600就不一样了,它是新势力NAS里面少有的支持SMB3.0多通道的。这时候在有一台2.5G交换机的情况下,把两个2.5G网口同时连接到交换机,然后再给MacBook买两个这个:
MacBook通过两根网线和交换机相连,交换机通过两根网线跟NAS相连。在开启SMB多通道的情况下,你的MacBook和NAS之间就可以实现2.5*2=5G带宽的数据传输,轻松应对8K素材的剪辑。
(当然MacBook只是做一个典型的场景举例来说明,实际情况比如你是PC的话还要看板载网卡而定,如果本来就是双网口的板载网卡就不需要加配外置网卡,或者主板和交换机有万兆接口则只需要把NAS的两个网口聚合就可以,这块就不做过多展开。)
而在没有交换机的情况下,绿联还有一个特殊的双网口桥接模式,可以路由器接NAS再用NAS接电脑,实现电脑既跟NAS直连又可以连接互联网,相当于省去一个交换机。
像这一类生产力相关的能力,对小型团队或工作室来说十分有意义,但是对普通家庭使用场景价值又不高。
所以当你没有上面这类进阶一些的生产力拓展需求,只是作为家庭影音娱乐使用兼顾一点轻型的生产力,那就可以选择DH2600。而且它更轻,设计语言也更圆润,同样适合送妹子。
现在DH2600和DX4600的差价在600块左右。
这俩前面说过了,基本款。DX4600+升级的地方于后置增加了一个4K@60Hz的HDMI输出,前面板多了一个USB-A和一个USB-C口,并且USB接口的版本做了下升级(可以忽略不计)。
那什么情况下建议买DX4600,什么情况下建议买DX4600+?
其实前面板的两个USB接口也差不多可以忽略掉不计,重点的区别在于这个HDMI接口上。
如果你家的电视不是智能电视,比如早些年大几万买的索尼电视,面板很优秀但没WiFi,然后也没有Apple TV之类这种比较好的机顶盒,那就买DX4600+。通过HDMI的连接,可以由NAS直接解码,把影片输出到电视播放。
如果你的电视是比较新的智能电视,或者你没有电视,那HDMI接口的升级对你来说基本就没什么意义,直接买DX4600就好,可以便宜差不多两三百块。
DX4600pro相比DX4600+主要是在处理器性能上有提升。可以看到前文那张图,N5105的CPU跑分在4060,N6005提升到了5374,正着算的话是32%的提升。(截图的网站是倒着算的,% diff. to max)
要不要买Pro就要结合你自己的生产力需求来看了。如果你是准备买来用作团队使用,或者作为小型服务器使用,可以考虑性能更高一些的。
以上。
不知不觉全文写了6000多字,如果这篇文章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还请辛苦点上两个赞同和收藏,在此提前谢过。
如果有其他的问题,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知道的都会回复。
更新:
本文中提到的和未提到的Docker教程汇总:
alist网盘管理和Aria2下载:
jellyfin影音墙:
带TVbox版小雅超集:
实现docker-compose并安装青龙面板:
部署ChatGPT微信机器人:
借助云服务器实现内网穿透: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tardis/zm/art/68301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