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最近的瓜大家都吃了吧,原本看发布会感觉香喷喷,都想买全闪存的480T了,还好当了等等党,观望了一阵,最后决定给绿联多一次机会(当然也是这外观确实好看,做工很顶)。不过没买480T,买了四盘位新品DXP4800,N100的芯片,前置加了SD卡槽,不得不说是在摄影狗的爽点上蹦迪了。浅用了快一个月,下面就来分享分享我用下来的一些真实体验吧。
因为这次下单主要是冲着AI智能绿联云相册存照片用的,这篇就重点讲下相册功能。除了基础的保存备份、跨平台跨设备同步,另外主要涉及FTP传输、SD卡识别读取、AI的识别分类,还有分享照片给非私有云用户,以及收集照片集中存入私有云的步骤。大家可以按需查看,但总的来说,就是分享我怎么把私有云变成效率工具,去优化自己的摄影工作流。
对了,顺便提下应用中心,UGOS Pro现在各个功能都可以由你自己决定要不要安装使用,所以在正式开始用之前记得先把【同步与备份】、【相册】装上。
手机端打开【同步与备份】,开启【相册备份】,我的苹果/安卓设备都可以自动上传,这点也是延续了之前的旧系统,对于多生态用户来说还是很省心的,连上家里WiFi在局域网内上传速度很OK。
【苹果】
【安卓】
设置好以后,可以在电脑客户端打开同步与备份,【总览】位置能看到所连接的设备,并且支持随时手动删除连接。但它的同步是选对应文件夹去进行保存,大家电脑里的照片如果有需要同步到私有云的话,可以手动上传,或者专门设置一个文件夹用于存放,再自行决定同步方向:
像我个人习惯是专门设置一个修好的文件夹,这样私有云里就不会再有混乱的原片了,而是统一的成片,后续分享给客户也更加方便。
FTP相机端备份
除此之外,部分型号的相机自带WIFI和FTP传输功能,在相机打开FTP功能连接WiFi以后,连拔卡、插卡都省了不用再重复,只要打开绿联云客户端的【控制面板】-【文件服务】-【FTP】,启用服务后对应在相机输入IP地址就行。
这个功能设置好了,照片就会自动出现在NAS里,节省时间提升效率。这里顺带提一下SMB,可以直接把NAS挂载到电脑上,PS修好的图片保存路径就选私有云,这样也节省了电脑的内存(需要SMB挂载教程的家人可以留言,多的话会出教程)
SD卡识别读取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增的接口,前置多了SD卡槽,所以拍完之后的照片读取也更加方便了。如果相机没有FTP功能,拔卡下来连接到NAS上其实也挺方便。
不用读卡器并且省去了先保存到电脑再上传到私有云的步骤,会作为外部设备被识别到:
之后直接复制粘贴到文件夹就行了:
AI智能相册识别分类
前面是将散落在不同设备的照片集中到私有云的几个方法,这样整下来也是比较庞大的数据,所以还需要能够快捷方便地进行管理,以便及时找到要的图片。
说实话发布会上讲的AI智能相册确实很诱人。到手之后实测现在是有8个本地模型:分别是人物识别、相似重复照片识别、场景、物体识别、自动识别潜在敏感内容、宠物识别、画面识别、识别文字、模型训练包。
初次导入相册会有生成缩略图人物和AI分析照片任务,像提示里说的一样比较占用系统资源,CPU占用我目前观察下来暂时没有超过50%。
至于识别准确程度还有速度说实话确实有优化空间,我现在才两万张不到的照片导入进去,还有不少提示待识别,已经分类的也不准。
这个估计要等系统再优化了,如果能优化到发布会说的那样,把AI用好来,对摄影工作室来说还是很方便的。我目前还是设置删除了,避免在后台占用资源:
照片收集及分享
在工具箱这里可以看到【好友上传管理】以及【分享管理】两个选项,其实就是可以直接通过一个链接,让非私有云用户免去下载客户端,也能快速上传下载照片。
虽然之前2600也有文件收集功能,不过区别还挺明显的,之前还是在文件夹里面查看,现在就可以直接邀请好友把图片存进相册里。我一般是生成一个相册接着点击邀请好友上传:
把链接在微信聊天发给朋友,对方就能上传了,不过目前还没有做手机端的适配,逼死强迫症,这里就只贴一个电脑上传的界面吧:
链接点开会让人输出名字后上传,之后会出现【好友上传】相册,会按照上传人进行分类:
至于分享管理就跟之前差不多了,可以根据日期选照片,或者直接把整个相册分享出去:
还可以手动设置是否允许其他人下载照片,并且分成了公开/内部分享两种类型,对于我们需要分享客片给其他人,或者内部流转工作室同步协作都很方便,不像公有云网盘如果不是会员,会下载限速,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404了,这一点还是挺好的。
总结
上面差不多就是这一个月体验到的相册相关的功能,客观来说新系统的面世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了,不过重构系统这件事确实是个大动作,基于新系统也让这个产品有了更大的可玩性和丰富度,出发点是好的,近期的更新来看,应该会越来越好,特别是我一直比较期待的AI功能,抓紧优化得更好吧!
总结下,体验下来感觉系统底层OK,硬件做工也扎实,软件更新速度感人;像我看用户群大家之前吐槽的没有迅雷下载,后续很快也跟上了,现在我已经用上了远程下载,影视中心自动刮削,出来的影视库效果还是不错的:
另外整体来看是提升了我的修图发图效率的,准备再用一段时间,可能会考虑换全闪存480T,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我哦,也欢迎留言讨论相关使用问题。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2401_86282254/article/details/140489354?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ae99da1c765865eaf09acfded329aa29%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ae99da1c765865eaf09acfded329aa29&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times_rank-20-140489354-null-null.nonecase&utm_term=%E7%BB%BF%E8%81%94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