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专字〔2022〕1号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经领导小组审定,现将《2022年江西省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西省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2022年4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2年江西省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作示范、勇争先”的指示要求,落实国家关于“科技强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目标,贯彻落实《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框架协议(续)》和江西省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要求,以理念创新为引领,制度创新为根本,人才集聚为保障,加快建设“智联江西”,制定本年度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及发展目标
2022年为“智联江西提速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围绕“百千万亿开新篇,智联赣鄱筑华年”总体思路,以“智享生活、智慧治理、智能制造与服务”为着力点,提升数据感知能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数据跨界融合,提升大数据在产业、民生、社会治理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全面实施“网络强智、平台提智、应用增智、产业融智”四大工程。
2022年全省力争实现“85318”的量化发展目标,即全省新开通5G基站2.5万个,累计开通5G基站8.5万个,5G终端人连数达2000万;加快推进应用规模化、智能化,实现5个以上百万级应用及一批50万级、10万级应用,打造50个用数融智应用标杆案例;全省泛物联网连接数达到3000万;以应用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加快以规模应用促进产业集聚,全省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8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网络强智工程
建设立体泛在的新型基础设施,稳妥有序开展5G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大IPv6应用创新和推广,推进物联网安全体系建设,布局智能化的算力网络建设,构建高中低速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
1. 推进5G网络建设。坚持“以建促用、建用并举”原则,有序推动5G网络按需、分场景建设和流量密集区域深度覆盖,优化室内5G网络覆盖。推进工业制造、电力能源、矿产矿山、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5G专网建设。加快700MHz频段5G网络部署,推进5G网络向乡镇和农村延伸,持续优化基础薄弱地区4G网络覆盖,推进4G与5G协同发展。(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江西广电网络、江西铁塔)
2. 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加快“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扩大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推进城市及重点乡镇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设备规模部署,加强网络各环节协同建设,推动云化虚拟现实(Cloud VR)、超高清视频等新业务发展,积极引导宽带用户向千兆光纤宽带业务迁移,丰富千兆光纤应用场景。(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江西广电网络)
3. 推进IPv6应用。开展IPv6流量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内容分发网络、云产品、数据中心等网络基础设施应用服务质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在全省范围内移动物联网IPv6改造,逐步具备为移动物联网用户分配IPv6地址的能力。加快在家庭水、电、气等重点领域优先部署IPv6和应用终端IPv6升级改造,实现IPv6用户规模和业务流量持续增长,推进鹰潭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建设。(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江西广电网络、江西铁塔)
4. 推进移动物联网发展。构建NB-IoT、4G(含LTE-Cat1)、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统筹利用NB-IoT、LTE-Cat1、5G、光纤等接入技术,强化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持续深化网络覆盖,面向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满足能源表计、消防监测、物流跟踪、金融支付等场景需求;布局智能化的算力网络建设,助力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江西广电网络、江西铁塔、信通院江西研究院)
5. 推进物联网安全体系建设。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紧密贴合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围绕物联网终端、网关、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加快推进基础通用能力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保障物联网基础安全,促进物联网基础安全能力提升。加强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云服务提供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构建覆盖“云、网、数、端”的网络安全预警、主动防御、应急处置和迭代升级的主动纵深可持续的安全保障体系。(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江西广电网络、信通院江西研究院)
(二)平台提智工程
为夯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基础,高标准推进产业生态、公共服务和智慧应用平台能力建设,完善三位一体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平台创新和运营能力,强化平台的协同发展。
6. 提升产业生态平台创新运营能力。支持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北航江西研究院、赣州监狱司法部物联网重点实验室、中国移动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中国联通虚拟现实VR/AR产业基地、中国电子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江西)、中国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联通(江西)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信(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信(江西)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中国移动(江西)5G开放实验室、江西省数字乡村研究院等产业生态平台做大做强,加速组建中国电信虚拟现实科创中心、中国移动(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积极筹建智能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智慧金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聚创新发展动能。鼓励各生态平台围绕“2+6+N”产业及十四个重点产业链,找准赛道,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产业快速发展。(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通院江西研究院、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联通)
7. 加快建设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探索建设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创新赋能平台、省级智能算力服务平台、省级乡村振兴平台、信息通信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管理与服务平台、ICT产业监测服务平台,持续推进物联网态势感知平台、安全监测服务平台、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组建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物联网(消防)智创中心,推动省、市、县“智赣119”平台统一运维管理,支持鹰潭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高精尖”技术试点示范区(产业园)、赣州加快建设信息安全产业园。(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鹰潭市政府、赣州市政府及相关设区市政府,省信息中心、信通院江西研究院)
8. 推进行业智慧应用平台协同发展。积极打造面向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司法及物流产业、铜产业、陶瓷产业等领域应用服务平台。探索各类应用平台省市两级运营体系建设,提升行业平台运营能力。推动智慧消防、智慧水利、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智慧农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气象等应用平台之间数据共享,挖掘平台数据价值,助力民生治理、产业发展。(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金融监管局、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国资委、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气象局,相关设区市政府)
(三)应用增智工程
按照“跨界、数联、融智”的总体要求,以实现我省“一号发展工程”融合赛道赶超为目标,分类推进民生、社会治理和产业数智化升级。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聚焦破解难点、痛点、共性问题,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统筹推进跨行业数据智联应用发展,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可复制、可推广的跨界融合示范应用标杆。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9. 民生数智化。以“民生有感”为目标,以场景驱动为路径,继续深化示范应用与行业管理需求的对接,加强跨界数据融合应用,拓展示范应用的范围和功能,加快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保险机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多赢格局。(1)扩大规模应用。持续推进智慧消防、智慧水利、智慧警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行业领域的规模应用,不断提升应用与行业需求的结合度,保持应用解决方案随垂直行业需求更新迭代,争创全国一流品牌工程及示范应用项目案例,探索并形成有效的品牌建设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广方案,创出江西品牌效应。(2)加快融智升级。持续推动民生应用融智升级,打造一批泛物联网连接数超50万量级的品牌工程。加快推进5G教育专网建设,全面深入利用5G、VR/AR/MR、人工智能技术,探索个性化教育的智能化,创新教育模式和手段,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职业教育建设。深入推进5G在环保行业赋能,加强5G视频巡检、无人机巡航等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运用,打造地空立体式、多维度、广覆盖的5G智慧环保视频监控创新示范应用。(责任单位:省消防救援总队、省水利厅、省公安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气象局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10. 治理数智化。以“政府增智”为导向,以数据融通为路径,加速公共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应用,全面服务于城市管理智慧化和政府服务的高效化。加快推进数据化治理的整体架构设计,以治理效果和目标为引领,以场景任务设计为驱动力,加强数据融通、共享和深度应用。(1)推动智慧政务向基层延伸;(2)规模推广智慧城市(含智慧消防、智慧社区)建设;(3)积极推动智慧乡村建设;(4)提高基层智慧综治水平,提升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5)推进智慧司法建设;(6)推进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建设。(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委网信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公安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省信息中心)
11. 产业数智化。以“产业有力”为目标,以效益驱动为路径,深入总结典型应用成功案例在技术及经济价值和模式再造的可复制经验,以省属国企和省内龙头企业为重点,继续以算法、算力为支撑推进产业智能化水平提升。(1)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全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标杆,适应产业需求加快打造“无人车间”、“黑灯工厂”、5G全连接工厂和成效评估,探索打造产业应用标杆;(2)加快推进“智慧农林”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林业智联升级;(3)推动物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跨产业协同发展;(4)顺应消费升级,支持5G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四)产业融智工程
以建设国内领先物联网产业和创新高地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物联网产品本土化、品牌化和智能化,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支撑,加快物联网核心及配套产业集聚发展,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大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推动物联网赛道跃迁。
12. 支持物联网产品研发。引导省内电子信息企业产品向物联网产品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加大对VR/AR软硬件、5G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火灾智能烟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公共消防与应急救援等产品研发,拓展智能终端应用领域,提升我省物联网产业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消防救援总队,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13. 做强移动物联网产业链。依托江西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全面推广03专项成果,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化项目建设,推动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地,丰富应用场景,以规模应用牵引物联网产业链全面发展。深入开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大力实施头部企业重点招商计划和产业链整体承接工程,引进产业薄弱环节的龙头企业和高精尖技术企业,加快推动物联网基础配套产业规模化发展,构建物联网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加强与粤港澳、长三角等物联网发展先进省份区域合作。(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14. 加快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产业特色鲜明、基础条件好、应用示范效果突出的地区打造5G产业基地、智能终端产业基地。重点培引一批在芯片模组、高端传感器、智能终端、基础及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种子、潜在)企业、瞪羚(潜在)企业,培育一批物联网“专精特新”企业,形成高端示范引领效应,发挥集群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物联网产业链发展体量与质量。(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15. 优化区域物联网产业布局。按照“1+1+10”产业布局,做强做大鹰潭物联网核心基地,建设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制造中心,加快打造南昌物联网产业主体区,培育电子信息制造、虚拟现实、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产业集群;赣州、吉安依靠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做好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加快形成完整物联网产业链,建设物联网高端产业集聚区;其他设区市坚持错位发展原则,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及本土主导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加快打造特色物联网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16. 强化工作协同。积极争取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重大专项布局中对江西的支持,争取更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江西落地转化。继续协同省部及央企、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内龙头企业力量,办好第三届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省直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相关部门根据责任分工,按任务构建协同推进机制,按照目标、路径、资源保障“三统一”原则,形成政策、资源、资金的协同保障。(责任单位:省03专项办及相关成员单位,鹰潭市政府及相关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
17. 强化生态打造。深化产学研用金合作,加强创新平台打造,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加快推进物联网基金组建及运行,完善金融政策,完善金融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金融监管局)
18. 强化专业指导。继续发挥03专项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方向、路径的指导作用,把准方向,大胆试点;继续发挥全省03专项专家指导组的一线指导作用,优化试点示范项目技术路径,提升创新突破能力,扩大应用和推广效果,打造标杆案例。(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19. 强化人才保障。坚持“高精尖缺”定位,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导向,聚焦重点及前沿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前沿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特色产业结构及发展需求编制“高精尖缺”人才目录,深化产才对接融合,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等工作。实施“百千万”特派员人才行动,加强对企业的精准帮扶。加强各级干部队伍的数字化能力提升,继续会同省委组织部开展党政干部、国企、金融机构高管“创新江西暨智联江西”数字赋能培训。(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03专项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20. 强化激励措施。根据工作推进力度、工作方案有效性及工作效果评价,建立工作激励措施,对推动品牌应用工程、产业发展效果突出、取得示范效应的单位和个人,推动纳入省委省政府及时激励范围,省领导小组定期通报表扬和鼓励。(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
附件:
正文内容下载:
相关阅读:
来源:省科学技术厅
原文链接: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2/4/12/art_5038_3958197.html?xxgkhid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