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个例子带你入门 AI 编程

大家好,我是伍六七。

AI 编程是一个程序员群体普遍关注的领域,但是真的使用 AI 编程实现提效的还是少数。

有的人没有大模型资源,有的人不知道可以在哪些方面使用 AI 进行提效,还有的人不相信使用 AI 可以提效。

今天,阿七就 10 个例子带大家入门 AI 编程!

AI 可以在多方面,为 Java 程序员提效:

基础的使用有以下几种:

  • 1、AI 助力代码生成;
  • 2、AI 解 bug;
  • 3、AI 助力生成代码注释;
  • 4、AI 助力新技术(新编程语言、新技术框架)学习;
  • 5、AI 助力方法重构。

更高阶的有 AI 代码可视化、AI 助力故障根因分析等,我们下期分享。

先说说,我们可以使用的免费大模型:

  • 1、讯飞星火:https://xinghuo.xfyun.cn/desk
  • 2、智谱清言:https://chatglm.cn/main/detail
  • 3、文心一言:https://yiyan.baidu.com/welcome
  • 4、kimi chat:https://kimi.moonshot.cn/chat
  • 5、ZelinAI:https://www.zelinai.com/
  • 6、需要访问国外网站的 ChatGPT 3.5:https://chat.openai.com/
  • 7、以及贼拉贵的 GPT4.0

PS:下面分享的所有的 prompt,都是基于 ZelinAI 或者 GPTs,所有的都提前指定了角色。大家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是使用这两个工具,在写 prompt 的时候,记得指定 GPT 扮演的角色。

代码生成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1)代码补全;2)根据接口文档(Json、表格、SQL)生成代码;3)生成日志过滤脚本;3)日常数据类小需求直接 AI 搞定。

代码补全工具,有很多,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有 GitHub Coiplot、百度的 Comate 等等。

这些工具,一般都可以支持单行代码补全,多行代码补全(如:for 、while 循环等)、选择代码生成注释、长方法拆分重构、写单元测试。

当然,这些产品化的工具很多都需要付费,但是不付费的话,这些功能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 prompt 实现。

下面这个例子就是你输入一个 Json,AI 可以直接给你生成对应 Java Bean 对象。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 AI 办不到。AI 还可以根据表格直接生成 Java Bean 对象。

也可以根据 SQL 生成代码

我们还可以使用 AI,直接完成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些小需求。PS:有人还通过这个副业赚了不少钱!

比如这个:从 ES 中导出固定时间且满足关键字的数据,存储到文件中。我把需求给到 GPT,它直接就帮我写出代码了,我一行都不用改,分分钟搞定一个需求!

我们输入一段代码,让 GPT 帮我们找 bug,AI 能帮我们找出大部分 bug,并给出了修复后的代码,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分布式锁,互联网的同学们应该经常用,我们来测试一下 GPT 能不能识别出代码中的 bug

我们看到,GPTs 不仅直接找到了核心 bug,还给我们的代码做了优化,给出了修复 bug 之后的完整代码,解释了 bug 原因。

响应式编程越来越火,但是能用好的人真的不多,那作为初学者碰到不会的问题,碰到有 bug 的代码但是不知道问题在哪的时候?把代码扔给 GPT 可能是一个好选择!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本意是想循环调用接口获取 Mono 对象,然后把所有的 Mono 对象组合成一个 Flux 返回。但是结果总是返回空。

我们看到 GPT 直接帮我们找到的 bug,并给出了修改后的代码。

脚本语言有很多,但是我们作为程序员又离不开脚本语言,我们碰到不会的脚本语言怎么办?不妨问问 GPT

我们来看个例子:让 GPT 直接解释一段 lua 脚本的意思。

我们看到 GPT 最后一句话,非常精准的给出了 lua 代码的意思。

如果你是一个 Java 新手,或者你接手别人写的代码,但又没有注释的时候,不妨直接把代码扔给 GPT,让它给你解释代码的意思。

我们看到,GPT 非常简洁精炼的给出这个 Java 方法的意思。当然,这里我只是一个示例,大家可以自己尝试把工作中碰到的超长方法,看 GPT 是否能理解。

再看一个响应式编程的例子,响应式编程技术,网上学习资料并不多,AI 时代,我们如何学习响应式编程呢?

AI 可以告诉你答案:

AI 还能帮助我们快速学习源码,我们来看一个响应式编程 Reactor 框架中的 Flux 源码例子:

好了,我们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大家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下一期,我们可以给大家分享更高阶的,AI 代码可视化、AI 助力故障根因分析等,我们下期再见。

原文链接: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36844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