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

上一篇文章发出后,有朋友说想看和颗粒相关的内容。

闪存芯片(一般简称为颗粒),是固态存储产品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的好坏,对SSD最终的成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对于优秀的固态硬盘来说,优质的颗粒供应是它的基础。采用黑芯的固态硬盘,损毁率一定不会低。

最开始,我希望把颗粒相关的内容在一篇里写完,但是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固态存储颗粒的分类标准较为繁杂。既有按照检测标准分类的“正片、白片、黑片”体系,也有按照技术分类的“MLC\TLC\QLC”体系,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细节。

于是,颗粒相关的内容就被分割成几篇了。今天这第一篇,让我们先来谈谈按照颗粒质量检测分类得到的黑片、白片和正片,是如何影响最终成品SSD的·。

或者说,万一这个体系的根基——黑白片分类——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营销骗局呢?

不靠谱的正片

在正片-白片-黑片的传统分级体系中,正片是等级最高一个等级。

总的来说,原片的定义比较清晰。世界上只有7家有能力直接制造SSD闪存芯片的厂家,分别是三星、海力士、美光、Intel、铠侠(原东芝)、西数闪迪、长江。以上企业自己生产、自己封测的颗粒,才有资格被定义为原厂正片。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

正片颗粒上都印有原厂的LOGO,这是原厂对自己颗粒质量的保证的象征,也能代表这颗闪存颗粒通过了该原厂对一颗合格的SSD颗粒所作的所有质检。

但是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原厂颗粒是通过了原厂对一颗SSD颗粒的所有质检的颗粒,可是原厂究竟对这些颗粒进行了什么检测,并不是公开的。原厂颗粒直接用在原厂SSD上的时候,也不需要像对外出售的产品一样提供规格书和质量等级保证。换句话说,这些原厂SSD的质量等级完全是个谜。

一般我们认为原厂SSD使用的是高质量颗粒,是基于“原厂不会砸自己口碑”这一判断。颗粒原厂的投资远高于组装SSD的小厂,保证产品口碑做长线才能保证企业回本。对外出售的颗粒也需要接受客户的检验,如果质量不好那以后也没有卖的机会了。

但是这个逻辑的漏洞在于,它并没有考虑到原厂不考虑口碑的情况。原厂自己出品的SSD颗粒品质并不需要向客户直接作保,只要保证硬盘本身能撑到质保期即可。如果原厂愿意用口碑换取短期利益,那消费者也很难在短时间发现问题。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1

那在什么情况下,原厂会选择不做人呢?当然是认认真真做产品也无法获得盈利的时候。为了短期内将盈利扭正,帮助股东快速出逃,给韭菜接盘留下时间,自然就会做出一些缺乏长远考虑、无视产品质量的操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最近爆出一系列问题的西部数据。在上一轮的闪存盈利周期中,西数是唯一的亏损企业。在机械硬盘业务上,作为对比的希捷盈利并不低,也就是说西数的问题主要在闪存产品上。为了实现盈利,采取了包括但不限于蓝盘绿芯,红盘叠瓦,冷数据赖账等一系列骚操作。

这一系列的操作,在数据中心客户上得到了立竿见影的反馈,数据中心SSD业务几乎腰斩。但是普通消费级客户对颗粒质量的下降是不敏感的,在渠道宣传攻势和降价降质的促销下,消费级产品销售额反而上升。虽然之前PCEVA的评测中绿盘是唯一一款没能通过寿命测试的盘,但是大家对这个结果不以为意,原厂身份似乎成了垃圾产品的护身符。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2

直到一年多以后,因为采用的颗粒寿命太过有限,甚至没有为冷数据的刷写留下寿命空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冷数据问题。

用户们终于发现了问题。可惜,醒悟来的太晚了。

这次出问题的是西数,下次出问题的又是谁呢?哦对,最近有家原厂在冲击上市,还推出了中国特供产品。那些资本家会搞出啥骚操作?我静观其变。

薛定谔的白片?

聊完了正片,我们再来讨论下非原厂的颗粒。要讨论什么黑片、白片,首先就要明确这两个等级的概念,弄清楚它们代表什么样的颗粒。

但是你在互联网上检索一圈,却会发现这两样概念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全靠玩家口口相传,始终是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远不如原厂颗粒的概念清晰。目前一个比较流行的解释如下:

通常来说,一个晶圆在原厂经过检测,合格的 die封装成原片。那么剩下不合格的 die,我们就叫做黑片。原片的价格是非常高的,而黑片作为报废品,价格就非常低,一般不良厂商收购黑片都是成吨计算。

那么"白片"又是什么呢?其实白片就是封装后的原片中,经过所有检测流程检测到有瑕疵的颗粒,然后淘汰下来的垃圾。正品的 NAND 中是不能有白片的。

对黑片和白片来说,两者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确。在笔者的概念里,白片就是“能勉强制造固态硬盘的颗粒”。但是什么颗粒可以用来生产固态硬盘,大多数人却没有这方面的认知。

那些不能自己生产闪存的商家,自然没办法让闪存变成“来自原厂”的正片。那怎么办的,当然就是玩弄白片的概念啦。有的稍微有点良心,把比自己差的芯片定义为黑片,把自己的芯片标准定义为白片的最低标准。至于那些黑心的,他能在白片之上硬生生造一个新标准出来,在白片和原厂之间强势插入,玩得好一手偷梁换柱。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3

这种极大的操作空间,让奸商们多了许多投机倒把的机会,也导致长期以来黑片和白片颗粒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市场上龙蛇混杂,阿猫阿狗都自称自己的颗粒是白片或者“优于白片”。同时他们又为了打压竞争对手,宣称他们使用的黑片是无法制造固态硬盘的。

弄清白片的定义,是一件实打实的麻烦事。

但是如果白片根本不存在呢?

实际上白片,是早年劣质硬盘的贩子们,齐心协力编造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这里以美光的闪存为例,彻底扫清以“颗粒检测为基础的闪存分类”。

美光作为闪存的七大原厂至于,自然是有生产、检测、出售颗粒(包括半成品)的一条龙服务系统的。同时美光直接出售或代工成品SSD产品。在美光的生产线上,自然在源源不断的产出“原厂原片”闪存。

但是美光和其他闪存原厂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还拥有一座“废品回收站”Specteck(大S)。Specteck作为美光的附属机构,专门检测、回收美光生产线上不要的颗粒。这些回收的颗粒一般都会被打上Specteck的LOGO,因此被习惯性的称为“大S颗粒”

无论是从“原厂检测的边角料”还是“勉强能用”这些定义看,把Specteck的颗粒叫做白片似乎都是都是没毛病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Spectech的颗粒都适合做SSD的闪存芯片。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4

图上的固态硬盘采用的就是Specteck的颗粒,但是在颗粒上却有一块涂改。涂改的地方,就是颗粒的分级信息。如果这些颗粒本来的等级就是“可以制造固态硬盘”的,那何必要涂改等级,多此一举呢?

让我们先从美光这些原厂的闪存出厂测试流程说起。

闪存晶圆在生产线上被光刻之后,是一堆芯片在同一块晶圆上的。这种没有任何检测的晶圆有部分被整个打包卖给了第三方(一般是原厂自己封测产能不足的时候),其他的晶圆都进入了下面的封测过程。

在初步筛选中,一些颗粒因为可用容量不足,会直接退出后面复杂的测试流程,它们一般也会进入第三方封测厂。当然初步测试只是测个大概,并不能保证能筛出去所有的残次颗粒,也不能保证筛出去的颗粒就全是废物。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5

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筛出的颗粒就是Specteck出货的“S*”级颗粒, S代表只通过部分原厂测试过程。这些颗粒连容量都是不足的,其他方面的质量一般也不会太好,因此不检测这些项目直接出货。这种等级的颗粒,为不能够用于消费级闪存产品中的颗粒。

在接下来的复杂、完整的检测流程中,美光会对漏电率、坏块率、电气性能等等进行检测,将颗粒按照预期寿命和其他特性分为企业级、消费级和不良品。企业级颗粒的寿命可以达到5000次以上,最好的有上万次,而消费级颗粒则只有2500次。不良品无法保证寿命,交给Specteck做进一步处理。

Specteck拿到这些颗粒之后,按照颗粒的漏电率和坏块率又分了三级。AS级的颗粒质量无限接近正片消费级颗粒,对寿命要求不高的消费级SSD可用。AL只能在低端SSD中使用,而无法满足总体坏块率要求的AF只能在优盘中使用,一样是不可以做SSD的。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6

由于美光最近产能涨的很快,加上和Intel分手后没办法用Intel的封测设备,大量的美光原厂晶圆和次品颗粒就直接流入了第三方厂商。大名鼎鼎的群联电子也参与了部分这类美光的封测流程。

例如我手上的这块海康威视Q2000,就采用了群联封的96层美光QLC颗粒,寿命与原厂QLC一致,均为1500次擦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群联这类第三方封测厂商也会回收未能成功通过测试的产品,其直接使用原厂晶圆测试封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寿命不达标与完全不适合做SSD的颗粒产品。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7

这些不适合做SSD的产品,代工厂也不会放过。上面那块涂改质量等级的杂牌固态,明显就是代工厂拿不合格颗粒做的产品坑了下游贴牌厂家一把。海康威视C2000L,也和上游群联偷换颗粒脱不了关系。

当然,在白片封装厂商中也有紫光这样的清流,封测标准与Intel正片完全相同。不过紫光代封Intel颗粒似乎只是为了积累经验,在经过重组之后紫光NAND部门成了长江存储的一部分,负责长江正片的封测,其前期的高标准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的来说,白片不一定是“差产品”,紫光C1这样的第三方封测颗粒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级需求,群联、亿芯这种同时拥有封装测试和企业级SSD生产能力的厂商,也会在企业级产品上拿出不输原厂企业级闪存的质量。

但是纵观市场,公开封测标准的白片厂商只有紫光与Specteck两家。群联颗粒的标定寿命可以通过软件反查,但群联一直不公布颗粒封测标准。至于太极、江波龙、康佳之类厂家自行封测的芯片,其质量更是无从查起。

再加上这些厂家封测的“不适宜做SSD”的颗粒产品流向不明,甚至被黑心代工厂做成劣质SSD坑害下游贴牌商,杂牌产品所用的白片质量更是要打问号。即使是大S这样的“高端”白片,依然是有不适宜做SSD的颗粒的。

把这些“第三方封测颗粒”统称为白片,是谁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8

黑片不黑?

除了这些“白片”颗粒,剩下来的颗粒都被笼统的称为“黑片”颗粒。

黑片的这个黑字,一听就很吓人。黑一般都意味着不明不白,很容易让人产生对产品质量的担忧。但是实际上,黑片里也有“好货”,把除了第三方封测厂封测的颗粒都称为“黑片”是明显不合理的偷懒做法。

我们常说的“黑片”一般分为划线片、拆机片,有时一些厂家重新打自己标签掩盖原封装厂信息的颗粒也被叫做黑片。

划线片顾名思义,就是原厂的颗粒被划线标记后出售。实际上,划线片的质量等级在大多数时候甚至比白片还要高。这些划线片,通常来自SSD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在成品质检环节被判定不合格的产品,其颗粒本身质量往往没有问题,只是因为SSD在产线上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报废,就被从SSD上又拆下来打包售往第三方厂商。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9

例如上面的这颗美光划线片,颗粒本身是美光质量等级最高的企业级,美光标志也没有被涂抹,其质量水平也是杠杠的。扫描出来的坏块率,一般比消费级正片颗粒还要低。但是需要注意,如果颗粒本身有问题的话美光标是要被涂改,并且移交Specteck按照次品颗粒处理的,这些划线片质量和等级一样的Specteck颗粒一致。

至于拆机片,就是从其他设备上拆下来重新焊接使用的芯片,很多时候是来自报废的设备。当然,拆机片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旧的SSD,旧手机甚至旧MP3都是他们的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华强北会开发出TF卡做的固态硬盘。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10

在拆机片中,比较正常的是从其他SSD上拆下来的颗粒。随着主控技术的不断进步,纠错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一些原本不可用的颗粒转移到新的主控之后又能勉强使用,成为拆机片硬盘流入市场。

来自旧手机的拆机片,相对来说在各类阴间SSD中是见的比较多的。一般都是比较旧的eMMc闪存,本身速度就不是很快。再加上一层转接,更是慢上加慢。不过这些旧手机的芯片一般都是MLC时代早期的,因此市面上那些宣传使用MLC颗粒的杂牌固态硬盘,绝大多数都是这种颗粒。

目前那些所谓的“DIY SSD”和“固态优盘”,绝大多数就是采用这种回收颗粒做的产品。宣传采用“企业级MLC颗粒”,实际上是从报废退役的旧企业级SSD上拆机的。也不跑稳定性测试,清零了就拿出来用。反正在缓存内作弊跑分大家都一样高,等消费者回去盘坏了,开店的商家早跑路了。笔者“有幸”被人送过这样一块DIY的优盘产品,因为脱焊短路直接冒烟了。

还有一部分拆机硬盘是整体拆机后清零使用。这些硬盘直接使用那些报废的旧硬盘,换个贴纸清零就拿出去卖。这种来历不明、几乎不做处理的和测试的产品稳定性,那是不言而喻了。

至于厂商在硬盘上重新打标这种事情,在副厂上几乎家家都存在这种行为。下面这两块盘都是阿斯加特AN3+,但是一块甚至采用了东芝的原厂闪存,另一款则是打了威刚的标。刚开始我以为威刚标的盘是回收颗粒,但是在AN3+这种旗舰定位的盘上用回收料的话连速度都不可能达标。最后查证发现,威刚是有同时有SSD组装和颗粒封测能力的,阿斯加特应该是买的威刚封测的白片颗粒。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11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12

作为没有稳定颗粒来源的副厂,要么就和建兴-浦科特一样投靠原厂直至被吞并,要么就得选择多家颗粒供应商。颗粒来源单一的结果,就是海康C2000L事件那样被群联这种第三方厂商摆一道。为了保持产品外观的一致,大多数厂家就会选择这种刮刮乐芯片,本身是不能算黑片的。

目前市场上新料的价格,TLC闪存一般原厂不会低于0.4元/G,第三方封测的虽然会便宜些,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正经的白片也不会便宜多少。加上主控电路板的成本,那些价格低于0.5元/G的硬盘几乎都有猫腻。

虽然便宜没好货,但是好货一定不便宜。那些没有口碑、没有质保的小厂固态,用真黑片的概率较高。而一些大厂出品的便宜货固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599元1.5T 的固态硬盘,哪怕是SATA,使用回收芯片的概率也很大。

总结及购买建议

看完上面这些,各位是不是多多少少感觉有些懵?

简单的黑白片分类,实际上根本无法概括闪存颗粒市场的现状。笼统的将颗粒这样分类,完全无法真实地反映市售SSD的质量,也给了部分原厂和黑心代工厂可乘之机。相对而言,完善的售后和相对较好的口碑,其产品的质量相对来说也不会那么差。

即使是回料盘,只要采用的方案能保证速度不算太差,也不失为游戏盘的一种选择。相对来说,颗粒本身的质量对速度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不超出主控纠错能力的情况下不会影响速度。而速度越高的盘,其对颗粒的要求也越高。使用高阶主控的盘,通常都不会搭载太差的颗粒导致拖后腿问题。

相对来说,在低价位笔者更推荐主打线上销售的品牌,这些品牌更重视口碑建设,提供的质保服务也更加合理。比较典型的品牌有金百达(坚持使用Specteck的AS级颗粒,在白片厂商里独树一帜)和嘉合劲威旗下的产品(光威、阿斯加特,酷兽作为废料处理厂还是算了)。当然某十年质保厂商的产品也能选购,不过建议避开群联代工的型号,C2KP和C3K的质量还是可用保证的。

目前阿斯加特的产品在京东自营即将开启预售活动,599元1T的AN2在游戏盘这个范围内还是比较香的,毕竟京东产品出问题来回也不需要运费,599这个价格在京东也很便宜了。而且明年恐怕这一级产品都得换QLC,能早点上车就别后悔。至于AN3,亮点倒不是特别突出,只能说对得起价格,同价位类似方案的其他产品别家也时不时会搞活动(包括C2KP),看谁活动价买就行了。

原厂?白片?黑芯竟在我身边!:揭秘SSD颗粒的营销骗局插图13

对于原厂的产品来说,京东的价格一般是虚高的。致钛的SC001(SATA)、铠侠的RC10在拼多多都有不错的价格,目前看起来保修还算靠谱。如果不是特别在意京东购买的话,这些原厂的中端产品也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在700元-800元/1T的价位,建议还是加钱。这一段的盘通常高不成低不就,做游戏盘有余而做系统盘不足,MX500之类的高端SATA倒是值得买,但是鉴于一部分人对SATA带有歧视,还是建议加钱。

如果有更高的预算,那自然是选择原厂四大金刚了。致钛PC005、浦科特M9P+、西数SN750、三星970EVO,性能对家用用户都绰绰有余。(浦科特现在是铠侠的全资子公司,铠侠自己做的RC10不如M9P+值得推荐)

下面一期,笔者应该会对2021年的闪存市场做一个展望,然后更新按照QLC、TLC、MLC、SLC以及其他颗粒架构要素再做一期分类的内容。感兴趣的亲们,点个关注哦

原文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078745/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