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创造之初,与埃及相同,都是由图画、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但其进化情况却又不同。文字的演化,始终维持着原始的绘画或符号内容,只是在形成更多文字时,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加以各种组合,以求形成更多的文字,这在世界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文字的发展,由秦始皇统一后,汉字进行了一系列简化,规范化的处理。在木板印刷出现以前,古代典籍为了流传的需要只能手工传抄,由于手工抄写成本高效率底,易出错误,于是木板印刷逐渐盛行。这样,为了刻版方便,渐渐的刻工们发明了一种新字型,它的特点是:字形方正,横细直粗。在转折处有小三角形装饰。这种字型比楷体更加规范标准,成为了标准字型,适合大规模地刻版使用。这无疑是为了刻书方便从楷体演变出的一种新的字型。由于这种字型大大流行使用于宋朝以后的木版印刷的书籍,后人就称有这种特点的字型为 “宋体”。宋体字从历出现以后,它的特点就固定了下来,一直使用到现代,直到出现了机械化的印刷工业。在现代印刷中区分更加详细,把横细竖粗的成为 “老宋体”。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纸的正文部分。宋体字传承了书法的审美韵味 ,在笔画上,仍然保持了书法的本质特征。在与唐楷颜体比较时,我们看得更清楚,如点、捺、撇及转折处的顿挫处理,就是对书法运笔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化概括。
上图 4 种字型除了种保守的老宋体,其他 3 种都是衍生出来的宋体字型,我们可以看出前面两种的胸线比较大(字型比较开阔),这是明显的比较现代的字型;而后面两种字型胸线比较小,偏向传统的字型。传统宋体,可以看出,在它身上保留有不少楷体的特征,红色小圈圈里面三角形的鳞(小三角装饰)比较刚硬,是用棱角分明的几何形构成的,虽然给人以严谨的感觉但是让人觉得太过严肃拘谨,所以在现代设计的运用中,大家更偏向于运用其他宋体字形。和传统宋体相比,长宋体的鳞就显得没有那么尖锐了,停笔处依稀可见手笔的停顿转折,看上去圆润了不少。长宋体看上去比一般的宋体要长,也就是刚才说的胸线比较小;它的横、竖粗细相近, 点、撇、捺、挑、勾比较挺拔,综合了老宋和仿宋的特点。大标宋,它的特点是横竖笔画对比明显,笔画轻重适中,没有那么硬朗,字形端正,醒目有力,常用于内文标题、封面和广告设计,具有现代感(类似粗衬线体,后面会提到)。仿宋体,大特点是横竖等宽”,风格更偏向于手写体,它其实是宋徽宗的瘦金书字型演变而来的,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捺如切刀,竖钩细长;如果说宋体是具有装饰艺术的代表字型,那么与之相对立的就是黑体,黑体的特点就是横线和竖线宽度相等,去除过多的装饰细节,更加简洁。由于当时印刷业的发展,正文部分用的都是宋体,想要突出标题部分从而发展了黑体。
黑体本身就属于比较现代的一种字型,所以它的字面和胸线都比较大,这样比较容易阅读,根据不同需要,设计出横竖笔画不同粗细的黑体字形来,基本的就是种,纤细的黑体字给人轻,秀气的感觉,粗厚的黑体字给人重,粗壮,力量的感觉,这些字形都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而来的。中文字形除了宋体和黑体这两种基本字形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比如
PS:衬线体说法后面会有提到,因为衬线体和无衬线体都是西方字型发展中出现的说法,套用在中文字形中,宋体即是衬线体;黑体即是无衬线体。
英文字型之有无衬线体
西方字母的产生过程,经由埃及→腓尼基→希腊的演变之后,后在罗马体上集大成,被西方世界广泛运用到现在而风行于全世界。随着活字印刷的产生,在原始罗马体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努力创作优美,更易阅读的字型,现在欧洲使用的字母文字,被称为拉丁字母或罗马字母,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字母。英文字母一般分为衬线体(serif),无衬线体 (sans serif) 和其他字型。衬线字型,意思是在字的笔画开始、结束的地方有额外的装饰,而且笔画的粗细会有所不同。相反的无衬线体就没有这些额外的装饰,而且笔画的粗细也差不多。现代衬线体出现在 18 世纪末,强调了粗细笔画之间的强烈对比,加重了竖画,而把衬线做的细长。大部分现代衬线体的可读性不及旧体和过渡衬线体。
衬线体又可分为传统和现代形字型,上图为传统衬线体(左)和现代衬线体(右)
传统衬线体,看 S 这个字母细部分,用红色斜虚线标出可以看出它的较细部分始终保持倾斜状态,也就是说笔画的粗细是有变化的,看起来就比较传统,这是一种基本字形。而现代衬线体,笔画粗细始终保重一致的状态,相对比较更加理性,机械,规范化的感觉。再来看底座的支架(我暂且把它叫做支架)传统支架它的笔画连线是弧线的,而现代的就是平直几何形的,这也可以理解为感性与理性的一种对立呈现方式。
无衬线体大致可以分为 3 类,上图的依次顺序为古典无衬线体,过渡无衬线体,现代无衬线体
古典无衬线体和传统宋体是一样的,突出的特点就是装饰细节比较多,底部有支架(但是因为它是无衬线体,笔画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弧度,用的形状比较几何,力量感一点)过渡无衬线字型是介于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字形,大的特点就是既有现代感理性简练的感觉也不失感性略带笔触,纤细秀气的感觉。可以看到上图第二个中画红圈部分,它的转角,停顿处是一样的粗细分布。现代无衬线字型的特点是笔画之间粗细很均衡,是理性的象征。
在传统的正文印刷中,普遍认为衬线体能带来更佳的可读性(相比无衬线体),尤其是在大段落的文章中,衬线增加了阅读时对字母的视觉参照。而无衬线体往往被用在标题、较短的文栏位落或者一些通俗读物中。但是随着现代生活和流行趋势的变化,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无衬线体,因为他们看上去 “更干净”。 在文字足够大的情况下,无衬线字型也是同样可读的。而且因为无衬线字型通常有艺术性,因此在显示器上显示通常比较赏心悦目;而且无衬线字型种类比衬线字型多得多,因此选择余地也很大。
除了有无衬线体之外,还有其他字型:比如一些比较卷曲,贴近自然的巴洛克风手写体,还有一些为了迎合设计风格的变形字型
从这些基本字形我们可以发现:文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经历着去繁为简的过程。包豪斯学校的成立,影响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从以往崇尚自然,繁杂的工艺文化中分离出来,设计在慢慢萌芽,从工业产品到平面艺术,都有所体现。
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字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上图中的英文字型是现代衬线体中的一种,“发丝型衬线体”,它的特点是由细致线构成的,看起来非常平整,粗细线条对比清晰,明确,具有现代感。
上图示题部分是传统无衬线体的一种字形,画面上体现的是一幅类似传统工业制作的画面,在字型的选用上为了迎合当时的氛围需要,并且能突出主题,选用了粗衬线体,粗旷有力而且很古典。
上图示题用的是完全现代的无衬线体字形,版面是横向设计,字型上就选用了比较修长的无衬线体黑体,视觉中心点同样是在中心,和左边的画面有相呼应的细节设计,和字腔较小相呼应的字腔较大字形,比较易读,但是视觉中心点也相对较散一些,人的视线落脚点会比较开阔。
相对上面的字形,这份书籍装帧设计因为它上面仅有文字,所以需要用文字去控制整个版面。在这里,资讯层级上主要的资讯选用了较粗的,胸线较大的字型,利用笔画粗细对比去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两个粗细很极端的字型放一起,用这种对比手法去突出该突出的,弱化该弱化的,但是又不会把空间撑的满满的。
上图这张邀请函上面采用卷曲的手写体,让人感觉非常的亲近,活泼和愉悦。
这是一张日本海报上的字型,古代的文字记载就喜欢采用竖排,从右到左进行排列,日本直到现在仍然采用,上图的这种字型有点类似中文宋体中的瘦金书字型,保持它笔画特征的同时,又将它处理地更加圆滑,亲切感自然感增加许多。
这其实是一本李永铨的新书封面,因为他在书中分享自己的成长之途,讲述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如何影响他的品牌设计意念,所以封面上出现的应该是他做过的品牌包装。为了迎合整体设计的气质,书名标题没有用力量感过重的粗线形黑体去表现,而是选择了力量适中,看上去纤细适中的中黑;这里也穿插出现了粗细对比的字型;吸引人注意力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力量的节奏感,不会有强迫阅读感的产生,竖排的设计显得很传统。
原文链接:https://mu.weixiaoduo.com/post/43866